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、增长才干、作出贡献,深入探索生态、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发展,资源与环境工程系组织学生成立“寻迹非遗承古韵,躬身低碳启新程”实践队”前往晋中灵石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
7月4日上午,同学们抵达晋中市灵石县,参加了共青团灵石县委与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团委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仪式。灵石县团县委书记燕琦红和石膏山景区经理李宏伟表示,通过此次签约共建,不仅能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本领、增长才干,更能为灵石县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力,推动校地双方在人才培养、文化传承、经济建设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,共同书写校地合作的崭新篇章。

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团委副书记赵浩成书记表示,yL23411永利官网登录学子将秉持“立德强能,笃学善行”的校训,在“三下乡”暑期实践活动中积极表现,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,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实践中,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,在服务灵石的过程中,提升专业素养,展现青年担当!期待大家满载而归,用知识与汗水,在灵石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华章!

下午,同学们前往蔺俊鹏传拓工作室,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活动。在非遗传承人的专业指导下,同学们认真聆听关于拓印技艺历史沿革与制作流程讲解。随后,大家迫不及待动手操作起来,细致完成石碑表面清洁、墨汁均匀涂布、宣纸精准覆盖及捶拓等工序。

一张张古朴的拓片在同学们手中渐次成型,斑驳的墨痕里,既有魏晋碑刻的雄浑筋骨,也藏着唐代造像的细腻线条。当宣纸缓缓揭起的瞬间,欢呼声此起彼伏——有人惊喜于拓片完整复刻了千年文字的棱角,有人小心翼翼抚平边缘褶皱,更有同学用手机记录下这份“穿越时空的相遇”。 也有的同学问专业讲解人,是否有机会见到非遗传承人蔺俊鹏,想通过面对面的对话,进一步了解他与非遗的故事。很快工作室的墙面上就挂满了同学们的劳动成果,这些带着年轻温度的拓片,既是同学们实践的勋章,也成为非遗技艺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。

拓印技艺体验活动结束后,同学们紧接着开展艾灸条手工制作实践。在实践过程中,同学们有序完成艾绒揉捻、艾条卷制等工序,以实际操作感悟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深邃内涵与独特价值。此次非遗传承实践活动,使同学们系统掌握了拓印技艺与艾灸条制作工艺,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与时代意义,进一步增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。

在茶饭之余,同学们围绕今日的活动内容展开了一场关于非遗保护的辩论会,辩题为“非遗的保护应更注重原汁原味的保存”与“非遗的保护应更注重活态流变的适应性发展”。双方各抒己见,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非遗保护的策略,为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。


首日的“三下乡”活动已落下帷幕,资环系学子们在非遗技艺的传承与探讨中,收获满满。从见证实践基地的挂牌,到亲手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,同学们在实践中成长,在思考中前行。非遗保护的辩论会,更为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思考与活力。
接下来的行程,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,更多精彩,敬请期待

资源与环境工程系
2025年7月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