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春的脚步丈量山河,炽热的心传承文明。7月5日,资环系“寻迹非遗承古韵,躬身低碳启新程”实践队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、对自然的好奇、对匠心的敬仰,走进乡村大地,在追寻红色足迹中赓续精神血脉,在探索自然奥秘里感受生命力量,在学习传统技艺时触摸文化根脉。

一、缅怀先烈,铭记历史
清晨,同学们抵达金旺烈士陵园。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,同学们队列整齐,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,举行了默哀仪式。随后,同学们在烈士丰碑前,聆听讲解员讲述裴金旺烈士的英勇事迹。裴金旺烈士牺牲时年仅18岁,他为了掩护同志,挺身而出吸引敌人火力,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。
裴金旺烈士的故事如重锤般叩击心灵,同学们在震撼与感动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。18岁的青春,本应充满蓬勃朝气,而裴金旺烈士却将热血化作捍卫信仰的火炬,这份超越年龄的担当,让在场每一位学子重新审视“责任”二字的分量。默哀时,陵园中盛夏的蝉鸣与同学们湿润的眼眶,共同见证着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-原来,英雄从未远去,他们的精神始终在激励后来者。

二、重温誓词,传承精神

接着,同学们来到了石膏山红色教育基地,在鲜艳的团旗面前,全体成员庄严宣誓,誓词铿锵有力,字字千钧,仿佛将大家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深刻感受到共青团员的责任与使命。

随后,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同学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。借助讲解员生动详实的讲述以及丰富多样的图文资料,同学们仿若置身于历史长河,穿越时空,真切地感受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所遭遇的艰难险阻、所取得的辉煌成就。
实践队成员韩玥、王成乐化身为小小讲解员,介绍了灵石县的部分红色历史,以及那些英勇无畏、舍生忘死的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事迹。随着讲解的逐步深入,其他成员有感而发,纷纷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红色革命事迹和人物。


三、匠心传承,体验非遗

下午,同学们前往葫芦烙画工作室,开启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之旅。葫芦烙画作为一项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,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。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工作室里,同学们在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亲手尝试在葫芦上烙制图案,感受每一道烫痕背后的温度与力度,体验从简单线条到复杂纹样的创作过程。通过亲手制作,同学们成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葫芦烙画作品,深刻体会到民间艺术家的匠心独运和传承精神,进一步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。



四、探索自然,增长见识

接着,同学们前往龙吟谷开启了自然探索之旅。同学们近距离观察各类植被的生长状况,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,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。此外,同学们还深入地质长廊进行探索,亲眼目睹地质变迁留下的痕迹,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对地质科学的奥秘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。

在下山途中,同学们自发组织了一场“龙吟谷植物知识大比拼”。大家纷纷分享自己在参观过程中拍摄的植物图片,其他人则通过观察图片中植物的特征来辨别植物,PK场面热火朝天,同学们实力相当、难分高下。通过这次实地考察,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、拓宽了视野,还进一步强化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,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。


三下乡的旅程,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对话,一场拥抱自然的生命探索,一回触摸文明的匠心传承。在烈士陵园,同学们从革命先辈的热血故事中汲取信仰力量;于青山绿水间,同学们读懂了万物共生的生态智慧;在非遗工坊里,同学们见证了千年技艺的时代新生。这些足迹不仅镌刻在乡间的土地上,更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参与者的心中,我们将带着三下乡的收获与感悟,以传承者的担当、探索者的勇气、创新者的智慧,继续接下来的行程,超期待和小伙伴们继续解锁新惊喜,把快乐和收获拉满!
资源与环境工程系
2025年7月6日